4月22日,汉口惠济路42号小区,居民或晾晒衣被、或三三两两聊着天,一片安宁祥和。
这个小区有近70年历史,曾经“老破小”,居民一心想拆迁;2021年,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改造,小区一跃成为“小而美”,被居民亲切地叫做“橘色小院”。
“城市更新是个细致活。建筑师要像医生一样,先望闻问切,找出城市的问题,再通过细节的改变解决问题,让城市更年轻、生活更美好。”中信设计副总规划师丁援说。
走进惠济路42号小区,很容易理解“橘色小院”的来由——步道是橘色的,砖墙是橘色的,休闲长廊的照片墙也是橘色的。“小区老,居民也以中老年人为主,我们想换个鲜艳的颜色,让小区年轻起来。”丁援说。
小区有5栋4层小楼。体量虽小,问题却多。中信设计项目团队花了3个月,挨家挨户走访,搜集居民诉求——水管老化、道路坑洼是普遍问题,一些房屋渗水是个性问题,室外活动空间缺乏是突出问题……项目团队拿着问题清单,制定解决方案,征求居民意见。
小区最里端有块小空地,被堆成了“垃圾山”。项目团队清走垃圾,改成消防回车场地,平时又可兼作为羽毛球场;一条环小区的橘色步道也随之成型,火星电竞入口小区的活动空间一下子被打开了。“步道走一趟大概一刻钟,正适合我们老年人。”居民刘大爷指着脚下的步道说,“这都特意垫高了,下雨也不会积水。”
小区进口,墙上有一个大大的“修”字。这是一个修车铺,修车师傅苏成财干了30多年。这次改造,也保留了下来。“这个铺子给我们留下了独有的记忆。”居民余奶奶说。
由表及里,类似细节还有很多。“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建筑不同,没有统一的范式,需要一个个楼栋去研究、破解,要花心思。”丁援说。
自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城市更新以来,中信设计参与多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都是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于细节处见精神:长江委酒宝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双层智能停车棚上建设休闲平台;和美社区10个连片小区有了共用消防水泵房,解决多年来的消防隐患难题。
几乎每一天,巴公房子所在的洞庭街和鄱阳街交会路口,游客摩肩接踵,有拍照打卡的,有做直播的,热闹非凡。
这栋见证了万里茶道和武汉商贸发展的建筑,由俄国茶商巴诺夫兄弟建成于1910年。历经百年风霜,内部木结构、钢构件腐朽损坏,墙体开裂、门窗缺失。
2018年,中信设计牵头,巴公房子保护修缮工程启动。“修缮历史建筑,要心怀敬畏。”项目建筑专业负责人王祥介绍,在施工前,项目团队进行大量走访,追根溯源,让巴公房子的原始面貌逐渐清晰;遵循“最小干预”原则,保留原始构件,采用传统工艺,最大程度还原建筑本真面目。如今,清水红砖外墙、雕花门牌和门廊、造型各异的铁艺阳台栏杆、百年前的石雕平面图等细节一一重现。2023年,巴公房子项目获湖北省勘察设计成果评价传统建筑设计一等成果、柏林设计奖建筑类别银奖。
“修旧如旧”的目的,是激发老建筑的新活力——提炼历史印记,打造新鲜、有趣的主题消费场景,形成持久的吸引力。去年年底,巴公邸酒店开业,记者询问工作人员得知,其价格直追五星级酒店,而且生意火爆。
类似项目还有很多。平和打包厂始建于1905年,是武汉著名的工业遗产之一。中信设计最大程度保留工业痕迹和不同年代的历史标语,保留建筑的原线年,该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。其经验还运用到湖南湘见·建湘工业文化街区项目中,让百年历史的建湘柴油机场焕发新生。
2024年,武汉勘察设计协会城市更新分会成立,中信设计被推选为会长单位。今年全国“两会”,城市更新成为热词。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: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“好房子”,也要结合城市更新,采取多种方式,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“好房子”。
“向存量要功能、向集约要空间,以更新促发展。”中信设计党委书记、总经理张昊表示,在惠民生、促发展、防风险等三类城市更新项目中,该院均有众多成功案例,有信心在这条赛道上持续领跑,“助力城市更宜居、更韧性、更智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