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以文化人 东一村的蝶火星电竞官网变

2025-04-21 10:55:33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昨天,在鄞州区瞻岐镇东一村文化礼堂,伴着轻柔的音乐,旗袍队队长谢亚元和伙伴们在老师带领下,时而优雅旋转,时而翩然起舞,尽显中华女性的风韵。

  “现在一有空就来排练,家园里的日子过得充实快乐!”谢亚元说,旗袍队有16名学员,平均年龄65岁,年纪最大的68岁。

  东一村坐落于瞻岐镇东北山隅,小山村的生活没有“外面的世界”那么精彩。搓麻将、打扑克一度是村民们的“心头好”。

  如何改变村民“赶场”打牌的情况,倡导文明新风尚?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催化剂,通过少数人带动大多数,营造村民文明新时尚。”谢浩海道出了东一村的家园建设路径。

  已搬到宁波市区居住的村民周明益,研习书法20余年,是嵩江书画院的主要成员。在谢浩海邀请下,他每周日早上乘地铁、转公交,回到东一村免费教村民学习书法,并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  “以前上课签到,村民王玲玉不会写名字,只能画个0,如今已可以工整地写出玲字了。”看到大家从以“牌”为乐变为以“字”为媒,边学习边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周明益很开心。

  在他带领下,写得一手好字的村民谢振盛也成为书法老师。他们已培训村民近200人,对本村村民与外来租户一视同仁,不收一分钱。

  “尝到文化移风易俗的甜头后,我们又挖掘了一批能人,组建民乐、马灯、越剧等文艺团队,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,带动更多村民加入。”谢浩海向记者介绍了如今村庄的画面:白天,火星电竞下载田野旁、溪水畔,随处可见唱戏的、打拳的、练琴的;晚上,文化礼堂内,投影仪将跳舞视频投放到屏幕上,大家欢声笑语,跳得热情高涨

  当“少数人”变为“绝大多数”,谢浩海欣喜地发现,村民们不但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,更将这份追求主动“反哺”整个家园文化氛围的提升。

  村口的大黄牛雕像就是最佳例证。“这尊大黄牛雕像,是我提议打造的。”85岁的村民谢根清对村庄文化颇有研究。他告诉记者,瞻岐镇黄牛礁有“黄牛入海”的传说,而东一村正是传说起源地,打造一个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物很有意义。

  谢根清的呼声,也是大家的心声。于是,在雕像打造期间,从选材、造型设计到具体工艺,泥瓦工出身的谢仲武、木工手艺精湛的谢建庆等一众村民纷纷建言献策,让这尊“大黄牛”不仅是一个景观,更承载了家园的文化与精神。

  如今,村民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村里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法酿醋技艺。“我爷爷谢武显是本地古法酿醋的创始人,我是第三代传承人。”村民谢明海告诉记者,东一村因此获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。

  如何让村里的古法酿醋更具辨识度?大伙纷纷行动起来:谢明海主动腾出自家空间,支持村里建设米醋非遗研学馆,并捐赠酿醋工具;王裕丰等几位年长的村民变身“师傅”,为游客现场展示古法酿醋

  “以文化人,不但改变了村民们过去的生活习惯,让大家形成了文明共识,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也发生了美丽蝶变,我们的家园正变得美好幸福。”谢浩海说。

  建设文明家园,不仅要提升硬件设施,更要改善人们的精神风貌,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。

  东一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,邀请能人授课、组建文艺团队,多年如一日,成功将村民从牌桌引向文化礼堂。如今,点滴努力汇聚成流,村民精神世界日益丰盈,文明风尚深入人心,小山村焕发新生机。

  东一村的蝶变,让人感受到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,是文化赋能乡村、共耕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,也让人看到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无限潜力。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04076

  昨天,在鄞州区瞻岐镇东一村文化礼堂,伴着轻柔的音乐,旗袍队队长谢亚元和伙伴们在老师带领下,时而优雅旋转,时而翩然起舞,尽显中华女性的风韵。

  “现在一有空就来排练,家园里的日子过得充实快乐!”谢亚元说,旗袍队有16名学员,平均年龄65岁,年纪最大的68岁。

  东一村坐落于瞻岐镇东北山隅,小山村的生活没有“外面的世界”那么精彩。搓麻将、打扑克一度是村民们的“心头好”。

  如何改变村民“赶场”打牌的情况,倡导文明新风尚?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催化剂,通过少数人带动大多数,营造村民文明新时尚。”谢浩海道出了东一村的家园建设路径。

  已搬到宁波市区居住的村民周明益,研习书法20余年,是嵩江书画院的主要成员。在谢浩海邀请下,他每周日早上乘地铁、转公交,回到东一村免费教村民学习书法,并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  “以前上课签到,村民王玲玉不会写名字,只能画个0,如今已可以工整地写出玲字了。”看到大家从以“牌”为乐变为以“字”为媒,边学习边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周明益很开心。

  在他带领下,火星电竞下载写得一手好字的村民谢振盛也成为书法老师。他们已培训村民近200人,对本村村民与外来租户一视同仁,不收一分钱。

  “尝到文化移风易俗的甜头后,我们又挖掘了一批能人,组建民乐、马灯、越剧等文艺团队,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,带动更多村民加入。”谢浩海向记者介绍了如今村庄的画面:白天,田野旁、溪水畔,随处可见唱戏的、打拳的、练琴的;晚上,文化礼堂内,投影仪将跳舞视频投放到屏幕上,大家欢声笑语,跳得热情高涨

  当“少数人”变为“绝大多数”,谢浩海欣喜地发现,村民们不但提高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,更将这份追求主动“反哺”整个家园文化氛围的提升。

  村口的大黄牛雕像就是最佳例证。“这尊大黄牛雕像,是我提议打造的。”85岁的村民谢根清对村庄文化颇有研究。他告诉记者,瞻岐镇黄牛礁有“黄牛入海”的传说,而东一村正是传说起源地,打造一个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标志物很有意义。

  谢根清的呼声,也是大家的心声。于是,在雕像打造期间,从选材、造型设计到具体工艺,泥瓦工出身的谢仲武、木工手艺精湛的谢建庆等一众村民纷纷建言献策,让这尊“大黄牛”不仅是一个景观,更承载了家园的文化与精神。

  如今,村民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村里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法酿醋技艺。“我爷爷谢武显是本地古法酿醋的创始人,我是第三代传承人。”村民谢明海告诉记者,东一村因此获评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。

  如何让村里的古法酿醋更具辨识度?大伙纷纷行动起来:谢明海主动腾出自家空间,支持村里建设米醋非遗研学馆,并捐赠酿醋工具;王裕丰等几位年长的村民变身“师傅”,为游客现场展示古法酿醋

  “以文化人,不但改变了村民们过去的生活习惯,让大家形成了文明共识,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也发生了美丽蝶变,我们的家园正变得美好幸福。”谢浩海说。

  建设文明家园,不仅要提升硬件设施,更要改善人们的精神风貌,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。

  东一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,邀请能人授课、组建文艺团队,多年如一日,成功将村民从牌桌引向文化礼堂。如今,点滴努力汇聚成流,村民精神世界日益丰盈,文明风尚深入人心,小山村焕发新生机。

  东一村的蝶变,让人感受到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,是文化赋能乡村、共耕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,也让人看到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无限潜力。

搜索